巾帼不让须眉:历史上十大貌美善战的女英雄

  泱泱中华大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曾出现过举不胜举的热血男儿,保家卫国,他们的不朽事迹被载入史册。但是,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了许多巾帼女英雄,据史料,归纳为以下十位:

  一、妇好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独立的小国。妇好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还是国家的主要祭司,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商朝是个迷信鬼神的国家,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妇好又会打仗,又掌握了祭祀与占卜的权力,可能连武丁都要怕她三分。

 

   二、迟昭平

  西汉农民起义的巾帼英雄。迟昭平,平原县城南人,生卒年月无考。迟昭平也于吕母起义的同年秋,聚众数千人在河阻中,现平原城西南,举行起义,抗官税,荡府衙,杀豪绅,掠贵族,扶危济弱,分粮与贫苦百姓,一时声威大震,成为众豪杰中一位杰出的农民起义女领袖。由于斗争形势的发展,于地皇三年,公元22年夏,迟昭平部与徐异卿部汇合,战斗在平原、富平、乐陵、无棣、盐山等地,队伍很快发展到10万之众。这支农民起义军,不但攻县郡,杀贪官污吏,抢府衙官库,砸地方牢狱,拯求身隐囹圄的无辜百姓,给王莽统治集团以沉重打击;同时,他们也袭击地方豪强的营堡,无情的打击那些宦官、王孙、公侯,没收他们剥削的粮食和财物,分散给贫苦百姓,深受广大贫民的拥护。起义军的风暴,动摇了王莽统治集团的政治基础,于地皇四年,公元23年彻底崩溃了。由此,迟昭平的名子和业绩,也载入秦汉农民起义史。

战略网 www.chinaiiss.com 专业军事评论网站

  三、花木兰

  花木兰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

  花木兰(412年-502年)北魏宋州(今河南商丘)人。时值太武皇帝时期(424—452年),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西汉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但是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旅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木兰又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但是花木兰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十数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不过,花木兰拒绝了,她请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

 

  四、樊梨花战略网 www.chinaiiss.com 专业军事评论网站

  樊梨花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巾帼英雄。和花木兰、穆桂英相比,她身上的神话色彩似乎还要浓厚一些。《说唐》、《薛家将》在讲到薛仁贵征西的故事时,无一例外都要讲到这样一位富有叛逆精神并且敢于大胆追求理想爱情的古代女子。故事说的是在大唐贞观年间,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登上唐王朝皇帝宝座之后,以现在甘肃武威为中心的西凉国等一些西北小国不愿接受唐王朝的管辖,并以武力和唐王朝相对抗。为此,唐太宗李世民决定派薛仁贵前去征讨。所有关于樊梨花的传说便都发生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上。

  五、平阳公主

  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的爱女。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李渊将自己的三女儿嫁给了武将柴绍为妻。这位柴绍在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四,谋略出众,善于以少胜多,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有他一份功劳。消灭唐朝最后一个对手梁师都他还是主将。李渊起兵的消息就传来,平阳公主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非常的严明,平阳公主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在那乱兵蜂起的年月里,这支军队得到了广泛的拥护。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平阳公主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娘子关位于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

 

 战略网 www.chinaiiss.com 专业军事评论网站

  六、梁红玉

  梁红玉(1102年—1153年),宋朝着名抗金女英雄,丈夫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淮安北辰坊人,原籍池州,也就是现在安徽省贵池县。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建炎四年春,金军从杭州饱掠北归。韩世忠的部队已紧急出动,沿运河水陆两岸齐头并进,抢先占领京口一带的金山、焦山,专截金兀术的归路。当天金兀术就给韩世忠下了战书,约定第二天开战。第二天早晨,梁红玉早已结束停当,戴着雉尾八宝嵌金珠金凤冠,穿一领锁子黄金甲,围着盘龙白玉带,端坐在中军的楼船上面指挥战斗,在最激烈的时候,梁红玉亲自擂鼓助威,宋军士气百倍,一天战斗打下来打得金军心胆俱寒,把金兀术的军队困在了黄天荡内。韩世忠用梁红玉的计谋,以少于敌军十倍的兵力,8000宋军对10万金军,包围敌军达四十八天之久,名震华夏。黄天荡一战使金军丧胆,再也不敢随便过长江南侵。后来韩世忠和岳飞、张俊一起三路大军北伐,梁红玉专门训练出一支女兵队伍,屡立奇功。岳飞被害后,韩世忠愤然辞官,与梁红玉归隐杭州西湖。1151年,韩世忠病逝。不到两年,梁红玉也悒郁而逝。夫妇合葬于苏堤灵岩山下。战略社区 club.chinaiiss.com 理性爱国分析时局

 

  七、秦良玉

  秦良玉,明朝末年战功卓着的女性军事统帅、民族英雄、军事家。中国历史上,正式被当朝皇帝册封为女将军的巾帼英雄。曾率“白杆兵”参加平播、援辽、平奢、勤王、抗清、讨逆(张献忠)诸役。累功至大明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四川招讨使、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总兵官、忠贞侯、一品诰命夫人。死后南明朝廷追谥曰“忠贞”。

   八、唐赛儿

  明朝农民起义领袖。明初唐赛儿领导的农民起义发生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起义中心在山东益都一带。唐赛儿(生卒年不详)为山东蒲台人林三之妻,略识文字。永乐年间,明朝为营建北京﹑修治会通河﹑北征蒙古,耗资巨大。山东是负担最重的地区之一,加之连年水旱,农民以树皮﹑草根为食,卖妻鬻子,老幼流移,无以为生。唐赛儿于十八年二月与刘信﹑宾鸿﹑董彦升等率数百人起义,占据益都的卸石棚寨,迅速发展至数万人。明青州卫指挥高凤领兵镇压,被打死。明成祖朱棣以安远侯柳升为总兵官,派都指挥佥事刘忠佐之,率京营五千人星夜驰赴山东,围卸石棚寨。唐赛儿遣人诡降,言寨中食尽水缺,谋从汲道撤逃。柳升信以为真,统重兵防守汲道。起义军乘夜突围,杀死刘忠,转战安丘﹑诸城等地。但终因官军众多,又遭山东都指挥卫青﹑鳌山卫指挥同知王真的突然偷袭,于三月失败。朱明廷为搜捕唐赛儿,竟逮捕了山东﹑北京等地的数万名出家妇女,而唐赛儿等人还是安然逃走,不知所终。当地人民为了纪念她,称卸石棚寨为唐赛寨。战略网 www.chinaiiss.com 专业军事评论网站

 

 

  九、王聪儿

  王聪儿(1777年-1798年),湖北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江湖艺人出生。参加白莲教起义后,她曾任义军总指挥,也就是八路义军统帅,是一个貌美如花,德行高尚,武艺高强,有勇有谋的女英雄。

  在嘉庆元年(1796年)与以白莲教总教师的身份领导了清末着名的农民起义——白莲教大起义,率众十余万纵横驰骋于鄂、川、陕、豫四省,英勇战斗了两年多,虽然最终因起义失败而自杀,但其所领导的起义军给予清朝统治者以沉重打击,是清王朝统治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十、冯婉贞

  冯婉贞,清咸丰年间人,北京谢庄人,祖籍山东,抵抗侵略的民族英雄。1860年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以后,四处掳掠,十九岁的冯婉贞与父亲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打败英法军队,保护了谢庄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1860年,清咸丰十年,英法侵略军占领了北京以后,到处杀人放火,抢夺财物。这种暴行很快扩大到郊区。离圆明园5公里光景,有一个小村子,叫谢庄。庄上有个精通武艺的冯三保,他18岁的女儿婉贞,从小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也学得一身好武艺,骑马射箭,舞刀弄枪,样样精通。冯婉贞向父亲提出:敌人有洋枪洋炮,咱们应当利用自己使用大刀长矛的优势,冲到敌人跟前去拼杀,让洋人的枪炮发挥不了作用。冯婉贞率领青年们在距离村子两公里的一片茂密的树林里隐蔽起来。下午四点钟,刚在谢庄吃过亏的侵略军果然抬着大炮来了,这次他们来了约600人。当敌人来到树林旁边的时候,冯婉贞拔出大刀,奋勇当先,率领青年们向侵略军冲去。侵略军遭到这突然的袭击,非常惊慌,队伍立即大乱。他们想放枪,可是距离太近,不能放,只好勉强用枪上的刺刀与青年们进行搏斗。冯婉贞带领大家,挥舞着大刀、长矛勇猛砍杀,侵略者招架不住,就纷纷败退。狡猾的敌人急于想摆脱这短兵相接的困境,以便用洋枪射击。冯婉贞看出了敌人的诡计,率领谢庄的青年步步进逼,迫使侵略军始终不能用洋枪来射击。这一仗,一直打到黄昏,英勇的谢庄青年打死侵略军100多人。剩下的敌人,不得不丢下长枪大炮,仓皇逃跑了。侵略军受到这次打击后,再也不敢来侵扰谢庄了。正是“自古英雄出少年”!战略网 www.chinaiiss.com 专业军事评论网站

 

 


 

       2                  qqqqw1qqqw1we

搜索内容 搜索类别
  名星 名模 名嫒 名妓 名女 名花 国母 -------------------------------------------------- --------------------------------   幽幽策划 博客 论坛 贴吧-益阳-家谱-

 

历代公主放荡生活

                                                            中国历代公主的放荡生活 

公主的名称,始于何时?有学者考证,认为始于春秋时期,当时天子或是侯侯的女儿,均可称为“公主”。但从刘邦建立汉朝开始,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被称为“公主”。
  公主出身尊贵,在很多人的想象中,应该如演视作品中一样,过着金枝金叶、繁华奢侈的生活。外有皇帝父亲,或是太子兄弟的庇护,内有驸马的呵护,生活肯定无比幸福而满足。其实,真实的历史往往并非如此。不管是有意或是无意间,她们总会卷入皇室的权力争斗,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演绎着一幕又一幕丑恶和诡谲。更多的时候,她们又会成为权力角逐的牺牲品,最终落得花落人亡的凄凉下场。当然,也有些公主以淫佚为事,制造出种种污秽不堪的宫闱丑闻。没有赏心悦目,没有花前月下,这便是真实的历史,纵然冷酷,纵然无情,却是曾经一路走来的岁月。
  这是一些酝酿了很久的文字,于今细细梳理,将这些或悲,或喜,或忧,或怜的故事,一一写来。用“帝国金枝”的尘封往事,牵起从大汉王朝至满朝王朝的2000多年中国历史,用公主的坎坷命运,记录中国封建王朝的兴衰荣辱。书中的故事,均出自正史或是文人笔记,未有胡编滥造之处。因所引资料甚多,或偶有误记、误写之处,诚望同好指正。
  第一章 鲁元公主
  一 刘邦逃难
  公元前205年春。离沛县(今江苏徐州境内)不远的一条乡间小路上,几骑马车正一路狂奔,扬起弊日烟尘。
  这是一支逃难的队伍。车上坐着的那个落魄男人,别看现在如丧家之犬,可日后却是大汉王朝的缔造者。相信不说大家也知道了,逃难者正是刘邦。
  此时的中原大地,正值多事之秋。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刚刚被推翻,便进入了荡气回肠的楚汉战争。作为楚国王室的后裔,高吟“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已俨然成了中原大地新的主人。心高气傲、自负不已的项羽,未用亚父范增之谋,“鸿门宴”上放了刘邦一条生路,无疑纵虎归山。项羽裂土封侯之后,被封为汉中王的刘邦明偷栈道,暗渡成仓,奇袭关中,拉开了问鼎中原的序幕。
  公元前205年四月,趁项羽出兵伐齐,刘邦大军直指彭城(今江苏徐州)。项羽大怒,挥师直捣彭城,大败刘邦,并将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妻子吕雉,掳为人质。刘邦开始了大逃亡,从彭城经下邑(今安徽砀山),逃往荥阳(今河南中北部)。
  为刘邦驾车的是谁呢?此人叫夏侯婴。别看他只是一名小小的马夫,却和刘邦关系很铁。从刘邦沛县起兵的那一天开始,就一直跟随在刘邦左右。后来刘邦终于当了皇帝,当然没忘了这位故人,封夏侯婴为“滕公”。于是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便将夏侯婴尊为“滕公”。
  除了夏侯婴,刘邦的车主还坐着另外两个人。谁呢?他的女儿鲁元公主,以及儿子刘盈,也就是后来的汉惠帝。鲁元公主当然不是这女孩子的名字,她叫什么名字,正史上没有记载。鲁元公主后来“食邑于鲁”,所以大家习称她是“鲁元公主”。近两年坊间有人称她的名字叫刘乐。这纯属瞎扯,没有任何史料依据。据《史记》记载,这年鲁元公主十三岁,刘盈六岁。
  从公元前209年刘沛自沛县起义那天起,鲁元公主和刘盈一起,留在了沛县老家,跟着爷爷太公以及母亲吕雉过活。项羽回师攻陷彭城,太公以及吕雉均被项羽抓去,这两个孩子不知道什么原因,侥幸逃脱。而且还巧巧在路上,碰上了正在逃命的老爹刘邦。刘邦见到一双失散的儿女,乍然之间,既有惊喜,又有悲怆,便将这双儿女接到车上来。
  刘邦在逃,项羽的楚军可在后面穷追不舍呢。勉强突围,跑得人困马乏,刘邦还嫌马车跑得太慢。这时,刘邦做了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资治通鉴》这样记载此事:“楚骑追之,汉王急,推堕二子车下。”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刘邦面对追兵,突然急起来了,为了减轻马车的重量,让车跑得更快一点,想将鲁元公主和刘盈都推下车去。区区小孩子,能有多少份量。虎毒尚且不食子,刘邦这样做,实在未必太没有人性了。“古来成大事者,必心狠手辣”,看来真是这样。
  这不禁令人联想到“三国”里一段故事。长坂坡大战,赵子龙单骑救主,血染战袍,将刘备的幼子阿斗救出。刘备见了,将阿斗扔于地上,说了句:“险为此子,损失吾一员大将!”同样是扔孩子,刘备和自己的老祖宗刘邦的情况可大不相同,刘备假惺惺一扔,只是为了收买人心,况且孩子也没有什么危险。可刘邦就不同了,他扔孩子,只是为了自己逃命,如果真将孩子丢于车上,估计就算这两孩子大难不死能捡回条命,日后也无重逢之日了。
  刘邦将两个哭哭啼啼的孩子推下车去,正在驾车的夏侯婴不答应了,他一把将孩子又拉上车,“如是者三”。反复多次之后,夏侯婴也急了,他让这两个可怜的孩子紧紧搂住自己的脖子,对着刘邦大喊道:“今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现在虽然情况紧急,但也不能将孩子赶下车去啊!刘邦为此大怒,竟然想抽出剑来斩死夏侯婴。我估计刘邦也是吓唬吓唬夏侯婴,耍耍威风,绝无真将他杀死的道理。眼前逃命要紧,杀了夏侯婴,谁来驾车啊!
  关于此次逃难,《史记》里有个有趣的细节。马车跑着跑着,鲁元公主突然内急,夏侯婴便停下车来。鲁元公主下了车,在路边找了个地方,开始小解。公主“颇知避嫌”,觉得很不好意思,用衣袖蒙住脸。看来这小姑娘虽然生长于乡间,还是颇知礼仪的。这时,后面隐隐传来楚军追赶的声音。见鲁元公主拖拖拉拉,刘邦又发怒了,让夏侯婴赶紧驾车前行,不要管公主了。夏侯婴坚决不同意,等鲁元公主上了车,才赶紧驾车而去。
  在夏侯婴的保护下,可怜的鲁元公主和刘盈,最终得以保全性命,跟着刘邦,于当年六月,一路逃到了荥阳。
|
 
 
 
 
 
 
  二 鲁元其人
  楚汉战争地图
  小小年纪的鲁元公主和弟弟刘盈,在兵荒马乱的年头,跟着老爹逃难,竟然差点被老爹给丢在半路上,这事是不是给他们幼小的心灵蒙上了阴影,我们无从得知。
  鲁元公主和刘盈,是吕雉的亲生儿女。鲁元公主出生时,刘邦已38岁;刘盈出生时,刘邦45岁,称得上是“老来得子”。
  刘邦未起兵之前,担任沛县泗水的亭长。亭长是管十里以内的小官,薪水很低,解决一家老小的温饱问题,都显得捉襟见肘。鲁元公主从小就很懂事,七岁的时候,就知道帮妈妈操持家务,照料尚在襁褓里的弟弟,成了吕雉的小助手。
  那年夏天,鲁元公主帮着妈妈,开始下农田忙作了。母女俩经常赤着脚,在田里忙农活,忙得蓬头垢面,汗流浃面。刘盈没人看管,吕雉就把他丢在田头,等忙完农活,再带回家。这一天,母女俩正在田间忙碌着,一个老头走过来,讨口水喝。喝完水,他看了看吕雉,指着田头的刘盈说:“夫人,你是大贵之相啊,你将来能够享受荣华富贵,都是因为这个襁褓里的孩子。”随后,他又看了看公主,说道:“这小姑娘的面相也是贵不可言,将来肯定多福多财,不是久困于陇亩之间的人。”
  这老头走后,刘邦正巧经过田头,吕雉就把他叫住,将刚刚老头看相的事,告诉了刘邦。听说母子三人都是富贵之相,刘邦很开心,忙问那老头在哪。吕雉说:“刚刚走,估计走不多远,要追还来得及。”刘邦于是赶紧去追那个老头,果然一会儿就追上了。刘邦正想问个究竟,那老头见了他,张口就说道:“真是贵人啊,你的面相更是贵不可言。我看贵夫人和一双儿女的面相,都很像你啊。”刘邦听了,心里更是乐开了花,他对这老头说:“将来如果真像您老人家所说,我有发迹的一天,我一定不会忘记您的恩德。”据说刘邦登上皇位之后,想起这件事,曾到处去寻找这个老头,但一直没有找到。
  这是记载于《史记》里的一件事。这事可信吗?依我看,不太可信。在历代史书中,对于皇帝的身世,史官总是喜欢添油加醋,多搞些神秘色彩出来。《史记》里关于刘邦出生的故事,就近似神话了。刘邦的妈妈刘媪一次在河边休息,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这时做了个梦,在梦中和神人交媾起来。刹那间,只见雷鸣电闪,天昏地暗。刘太公见天变了色,不放心刘媪,便去河边找她,这时只见一条蛟龙附在刘媪身上。不久,刘媪就有了身孕,生下了高祖。这事尽管说得神乎其神,但显然是瞎编的。
  刘邦斩白蛇起义的事情,也记录在《史记》里。尽管很多人耳熟能详,但这事同样不靠谱。就在这次相面不久,刘邦作为亭长,为沛县押送一批徒役去郦山。半路上,不少徒役逃走了。刘邦想,到郦山后,估计徒役也逃得差不多了,不如将他们全部放走吧。于是,他便让徒役各自逃走。结果,有十多个壮士觉得刘邦这人不错,愿意跟着他。一行人走到一片沼泽地时,碰到一条大白蛇在前面挡住去路。当时刘邦喝得醉熏熏的,他赶上前去,挥剑就将白蛇斩为了两段。后来,有人来到刘邦斩蛇的地方,见一老妇人在此哭泣,便问她为什么哭。那老妇人说:“有人杀了我的孩子,我在哭他。”那人不解,追问道:“你的孩子因何被杀呢?”那老妇人说:“我的孩子是白帝之子,变成蛇形,如今被赤帝之子杀了。”大家说,这不是青天白日碰上鬼吗,能信吗?这些事之所以被记录在正史里面,主要是皇帝为自己合法取得天下制造舆论,来愚弄百姓。作为史官,你信也好,不信也罢,总是不免媚俗,在史书中记下这些胡说八道的事情。
  有关鲁元公主小时候的事,正史里记载得非常少,大约也就是以上这些。从这些片断里面,我们可以知道,鲁元公主是个很懂事的孩子,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过她小时候颠沛流离的经历,似乎也注定了她的一生,将会有着一番跌宕起伏。
  在夏侯婴的帮助下,年幼的鲁元公主和弟弟刘盈一起,跟着老爹刘邦,最终摆脱了楚军的追杀,来到了荥阳。随后,刘邦又返回自己的大本营栎阳(今陕西西安附近),册立刘盈为太子,册封鲁元为公主。
  刘邦的大本营怎么会在栎阳呢?公元前206年正月,项羽裂土封侯,将司马欣封为塞王,都城在栎阳。当年八月,被封为汉王的刘邦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杀出汉中,迫于威势,司马欣无奈之下投降了刘邦。十一月,刘邦将都城定在了栎阳,并由此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
  遭遇彭城大败,刘邦终于逃回了栎阳。可这时,他的父亲刘太公以及结发妻子吕雉,依然在项羽的手中。虽然吕雉不在身边,可刘邦根本不缺美女。栎阳宫城之内,刘邦广纳妃嫔,其中就包括后来万千宠爱在一身的戚夫人。这些妃嫔和鲁元公主接触多了,对公主的评价是“德性窈窕,周旋进退”,这指的是公主颇有德行,处理事情很有主张;此外,公主“楚楚可观”,只是由于长期居于乡间,不太喜欢修饰自己的容貌。
  这刘邦称得上是色中饿鬼了,不久之后,他整顿人马,重新出关与关羽相决,竟然将宫中的妃嫔都带走了。真是白天战沙场,晚上美人乡,两不相误。这样一来,宫中就没有人来主持了。年幼的鲁元公主就这样被推到了前台,主持宫中大事,事事井井有条,赢来一片赞誉。对于弟弟刘盈,鲁元公主也是爱护有加,饮食寒暖,从无差池。
  此时此刻,身在楚营的吕雉正度日如年。对于自己的一双儿女,她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充满着牵挂。公元前203年八月,楚汉议和,大家以鸿沟为界,东归项羽,西归刘邦,这便是后来大家习惯说的“楚河汉界”。议和之后,吕雉和刘太公一起,才被项羽释放归汉。此时,吕雉被项羽扣押楚营已整整两年光阴。两年光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当吕雉来到栎阳宫时,看到一双儿女,自然激动异常。可很快,她的情绪就陷入了低落之中。据《史记》记载,刘邦此时妃嫔如云,行军打仗,也就不将吕雉带在身边,常常让她独守空闺。吕雉平时想见刘邦一面,难上加难。此时吕雉已38岁,在古时候,的确是人老珠黄的年纪了,男人喜新厌旧乃是常事,更何况是后来建立大汉王朝的汉高祖呢。也许从这时起,吕雉就对刘邦身边的妃嫔充满了嫉恨,以致后来心理扭曲,将戚夫人做成“人彘”。
  刘盈和鲁元虽然分别被立为太子和公主,但在战乱时期,战争的结果,将决定着他们的未来。如果汉军战败,别说是太子和公主的身份肯定没了,就算是性命,亦是难保。楚汉议和一个月之后,刘邦即撕毁和约,开始追击项羽。楚汉战争,由此掀起高潮。
  第二年,正当楚汉战争步入决战阶段时,刘邦开始为鲁元公主议亲了。这年,鲁元公主年方16岁。古代女子年满15岁,即到了“及笄之年”。贤慧端庄的鲁元公主,也该到谈婚论嫁的时候了。哪位富家公子有幸娶到鲁元公主呢?
 
 
 
 
 
  三 下嫁张敖
  影视片里的鲁元公主
  公元前202年,鲁元公主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在古时候,婚姻大事都由父母决定,更何况是贵为公主的鲁元呢。刘邦为鲁元公主选择的是哪家的贵公子呢?乃是赵王张耳之子张敖。
  刘邦为鲁元择婿的故事,被记录在《汉鲁元公主外传》里。这篇外传相传是晋代人所作。根据外传的记载,刘邦为了替女儿选择一个乘龙快婿,选了三十多名年轻貌美的诸侯之子,进入内廷,听候挑选。当时张敖也在备选之列。张敖这小伙子年方二十一岁,神清如冰玉,状貌雅丽,仪度翩翩。刘邦在三十多名候选者中,一眼就相中了张敖,说了这么句话:“美哉!古之子都、徐公,不能过也。”这是什么意思呢?刘邦夸张敖长得很漂亮,即便是春秋战国时的美男子子都、徐公,也不过如此而已。
  子都是春秋时郑国大将,当时闻名天下的美男。连孟子都感慨地说:“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意思就是说,天下没有人不知道子都长得漂亮的,如果有不知道子都的,那人真是瞎了眼。徐公是战国时齐国大夫邹忌的邻居,邹忌认为自己长得很漂亮,妻妾、朋友也都这样夸赞他。可等到他见到邻居徐公,才知道什么叫相形见绌。邹忌把这事讲给齐威王听,同时讲了一番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便是《战国策》里有名的篇章“邹忌讽齐王讷谏”。刘邦用前代的这两名美男子来和张敖比较,看来张敖肯定相貌格外出众。
  不一会儿,候选的诸家公子都到齐了。刘邦传令,将诸公子召入内殿,在这里进行一场射箭比赛,比赛箭艺。看来,刘邦择婿的标准还是比较严苛的,不仅要长得好,而且要有真才实学。刘邦依照秦朝的旧例,喊鲁元公主到帘后来,让她偷偷看看有没有中意的人。没想到公主害羞,硬是不肯出来。射箭比赛马上就开始了,刘邦急了,责令公主必须出来,公主这才羞答答地躲在内殿的垂帘之后,一双秀目,悄悄地注视着殿内的比赛。
  比试下来,共有五名公子连射连中,其中包括张敖。刘邦悄悄问鲁元公主,这五名公子可有中意之人,公主还是害羞,绯红了脸,就是不答。刘邦又急了,便指着张敖说:“这人如何?真佳公子矣。”鲁元公主举眸一望,见张敖玉树临风,飘逸脱俗,心中已有许意,但又不便说出,便嫣然一笑。戚夫人在一边说:“公主已经默许了。”刘邦遂决定,将鲁元公主嫁给张敖。
  张敖是何出身呢?为什么刘邦择婿,他能有资格参加呢?这就要说到张敖的父亲张耳了。据《史记》记载,张耳在年轻的时候,曾经是魏国信陵君的座上宾。信陵君乃战国四公子之一,因“窃符救赵”而广为人知。能够成为信陵君的座上宾,一时间为张耳博得了好名头。当地有个富家女,长得很漂亮,却对自己的丈夫很不满意。她父亲的门客听说了张耳的大名,便对她说:“你要想找个好丈夫,除非跟着张耳。”这女子便听信了这句话,毅然决然地和丈夫分了手,嫁给了张耳。这位颇有些传奇色彩的女子,便是张敖的生母朱氏。自从娶了朱氏,张耳交上了好运。利用朱氏娘家的钱财,张耳当上了魏国的外黄县令,并四处延揽人才,壮大实力。
  魏国被灭后,秦朝如昙花一现,冰山消融,随之便是轰轰烈烈的楚汉战争。在这场历史的洪流之中,张耳先是被项羽封为常山王,后又投靠刘邦。公元前204年,张耳和韩信一起,出兵攻占赵地。韩信请求刘邦批准,将张耳封为赵王,都城设于襄国(今河北邢台),刘邦同意了这个请求。顺提一句,成语“背水一战”即和这次伐赵之战有关。韩信命令士兵背水结阵,士兵们因此没了退路,个个奋勇向前,遂大破赵军。此战是战争史上的著名战例,和“破釜沉舟”的出发点大体是一样的,都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思。正是此战大胜,成就了张耳,得以封为赵王。作为赵王之子,张敖才有资格,参加刘邦的择婿大会。
  到了鲁元公主出嫁那一天,自然是热热闹闹,无比风光。当时依照秦朝旧例,凡是公主出嫁,必须要在宫人里面,选择一个年龄大一点的老婆婆陪嫁,称之为“家令”。别看只是一个陪嫁的老婆婆,权力可真是不小。夫君要想进房间和公主亲热亲热,都必须得到老婆婆的允许,不然的话,公主房间的门槛都不能进。真不知道秦朝怎么会有这么变态的人,想出这么一个阴招来。
  在“家令”的管束之下,张敖和鲁元公主的日子可就难过了。小夫妻俩只是在新婚大喜的日子同过一次房,以后一连几个月,没有老婆婆的允许,张敖连鲁元公主的房间都进不去。一天晚上,张敖终于瞅到了机会,这个老婆婆有事进宫去了,张敖偷偷溜进了公主房间,着实亲热了一回。第二天,这事就被老婆婆知道了,这变态的老女人当着鲁元公主的面,将张敖痛骂了一番。看张敖被骂得没鼻子没眼的,公主心疼夫君啊,偷偷在那里抹眼泪,可这是前朝旧例,有什么办法呢?
  就是这次偷欢,让鲁元公主怀上了张敖的孩子,这自然是件大喜事。不过很快,宫中就有了更大的喜事。这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项羽被刘邦大军围困在垓下,四面楚歌,令一代豪杰项羽徒叹奈何。霸王别姬,乌江自刎,项羽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烈士人生最壮烈的一幕!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这样评价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难。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前后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就以这样的方式,落下了大幕。
  战争结束了,刘邦缔造了一个令后人追思遥想的盛世王朝——大汉王朝。汉族、汉人、汉语……这些有关“汉”的符号,从此流淌进了炎黄子孙的血脉。
  对于鲁元公主来说,这次战争的胜利,也有着格外的意义。她不再仅仅只是汉王的公主,现在她成了整个大汉王朝的公主,而且是第一位公主,是名副其实的鲁元长公主。一个全新的王朝就这样开启了,身怀有孕的鲁元长公主,会迎来怎样的全新的人生呢?
 
 
 
 
 
  四 卿卿我我
  楚汉战争结束了,新的王朝诞生了,喜事也是接踵而至。公元前201年三月三日,鲁元公主成为了孩子的妈妈,她生下了一位小公主。
  此时张敖的父亲张耳刚刚去世不久,张敖也就承袭了父亲赵王的爵位,一家老小居于封国。听说公主生了孩子,张敖的母亲,也就是前面提到过的那个传奇女子朱氏,立刻跑去探视。这朱氏已经三十六岁了,可保养得很好,看上去像是二八丽人。她对公主说:“我昨天晚上做了个梦,梦见天上来了一队神仙,仪仗很是威严。其中有一美人,穿着冠服,端坐舆中,降落云头,到了我们家里。看来,这孩子是天上贬谪的仙人啊。”这朱氏也真够神神叨叨的,说完这番话,她又跑去摸小公主的头,小公主对着她嫣然一笑。公主见了,便说:“就给这小女孩取名张嫣吧。”
  见朱氏这么喜欢这小孩,左右仆人奉承地说:“小公主真是和祖母长得像啊。”朱氏仔细看了看,还真是有点像自己,自然心中格外喜欢,将小公主视为掌上明珠。后来,这位小公主张嫣嫁给了自己的舅舅、鲁元公主的弟弟、大汉王朝的第二位皇帝汉惠帝刘盈。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孩子生了,可鲁元公主有个心结,依然解不开。这就是“家令”管得太严,她和如意郎君张敖,连个亲热的机会都找不到。鲁元公主这下再也忍不住了,她从封国赵地坐车,跑进宫去,找当朝皇后,自己的母亲吕雉,诉说心中的委曲。吕雉一听女儿受了这样的委曲,心中大怒,便将这事告诉了刘邦。接下来的结果可想而知了,那个那管闲事的老婆婆,被从张敖府上撵走了。
  “家令”被赶走了,张敖和鲁元公主卿卿我我,过起了一段快乐似神仙的日子。《汉鲁元公主外传》里记载了这么两个小故事。有一回,鲁元公主生了小病,张敖整天陪伴在公主身边,为她按摩,还亲自抱着公主去上厕所。公主过意不去,不让张敖做这些活,可张敖不肯,一定要亲自去做。留侯张良的儿子张不疑听说这事,对张敖说:“这些事让下人去做就行了,你何苦这么辛苦地服侍老婆呢?”张敖的回答是:“娶妻贵如公主,公主的一喜一怒,都关系到家族的兴废。而且公主很是贤惠,虽然资貌并非绝世丽人,但举止大方,气象温雅,如秋云之吐华月,如春风之拂名花,世所罕有,我怎么能不尽心相待呢?”
  另外一个小故事,说的是鲁元公主生了小公主张嫣之后,一两年间没有再怀孕,未能为张敖生个儿子,传宗接代,她便劝张敖纳妾。张敖一再推脱,不同意。鲁元公主不管夫君同意不同意,硬是塞了两个美姬到张敖的床上侍寝,后来这两个美姬连生二子,即张侈、张寿。鲁元公主的雅量真是令人佩服,较之后来“吃醋”的大唐名相房玄龄夫人,“河东狮吼”的北宋名士李季常夫人,真是不知道心胸要宽广多少了。真是娶妻如此,夫复何求!
  张敖和公主感情如此深厚,的确令人艳羡。这真是一段“得辞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的日子。当时乡里流传着一句话:“不愿封侯十万户,但愿身侍长公主。”这是什么意思呢?当时张敖年纪轻轻,就袭爵成为赵王,大家认为这都是由于鲁元公主的原因。张敖因为是皇帝的乘龙快婿,才有了今天的飞黄腾达。事实上,张敖和岳父大人刘邦的关系,似乎并不那么和睦,后来还差一点被刘邦给杀掉。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就要说到公元前200年底,刘邦出师攻打匈奴,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返师经过赵国时发生的一件事了。
  匈奴是北方的古老民族,长期以来,一直过着游牧生活。秦末汉初,匈奴部落在首领冒顿单于的领导下,逐步建立起了统一的国家,强盛起来。利用中原战乱连连的机会,匈奴骑兵不断南下,侵扰边境,给刚刚建立的大汉王朝,造成了极大威胁。
  这一年九月,刘邦出师讨伐匈奴,结果反被匈奴大军围困在平城(今山西大同)附近的白登山,达七天七夜之久。后来,刘邦用谋士陈平之计,向冒顿单于的妻子行贿,才得以脱险。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登之围”。这年十二月,刘邦返师回都城长安,经过赵国时,便顺道到了张敖的府上。
  岳父大人突然驾到,张敖自然受宠若惊。据《史记》记载,张敖脱去外衣,戴上袖套,从早到晚,亲自为刘邦侍奉饮食,极尽子婿之礼。可刘邦是怎样的态度呢?只见刘邦席地而坐,叉开两只脚,态度轻慢地责骂张敖。刘邦为什么会这样对待张敖呢?从当初择婿来看,刘邦对张敖各方面条件都非常满意,而且张敖和鲁元公主的感情又那么深厚,应该没有道理这么做。关于其中的原因,正史无载,也就无从推测了。不过我觉得,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刘邦刚刚遭遇了“白登之围”,又惊又怕,心情很是糟糕。二是刘邦起于草莽,原本就没有多少修养,现在龙袍加身成了皇帝,自然会格外傲慢,自己的女婿肯定不会放在心上,因此才会有如此表现。
  岳父大人对自己这样的态度,敏感的鲁元公主自然能够感受到张敖心里的委曲。她是怎么化解这一危机事件的呢?鲁元公主真不愧是兰心惠质,她巧妙地使用了“架桥法”,将还在襁褓中的小公主张嫣抱了出来。看见活泼可爱的小孙女,刘邦心头的乌云被驱走了大半,他抚弄着孙女,连声说:“这真是玉女啊!”
  这件事原本应该就过去了,没想到张敖的国相们不答应了。赵国国相贯高、赵午等人,原本都是张敖的父亲张耳在魏国任外黄县令时延揽的门客。虽然已是六十多岁的年纪了,可个个都是性格豪爽,特别容易冲动。刘邦前脚离开赵国,贯高、赵午他们后脚就找到张敖,气愤地说:“你现在也是一方诸侯,为什么这么懦弱呢!想当初,天下豪杰并起,刘邦这才捡了个皇帝。现在你侍奉他这么恭敬,他却对你这么无礼,真是士可忍孰不可忍!”张敖看国相们个个怒气冲天,只得婉言劝解,不想他们已商量好了计划,要行刺刘邦,替张敖出这口气。张敖听了他们的刺杀计划,顿时吓坏了,别说刘邦现在是皇帝,就算不是皇帝,也不能不顾温柔娴淑的鲁元公主,而去行刺老丈人啊!张敖情急之下,将手指咬破,用指尖鲜血对贯高等人说:“你们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来!现在我贵为赵王,都是托的高帝之福,这件事希望以后再也别提了!”
  虽然张敖坚决反对刺杀行动,可贯高、赵午等人却是不依不饶。他们背地里议论说:“赵王有仁厚长者的风范,不肯做忘恩负义的事情,可我们却咽不下这口气,定要报赵王所受到的污辱。”大家商量好,寻找机会行刺刘邦,如果事情成功了,功劳计在张敖名下,帮助张敖取得天下;如果事情失败了,将责任全部揽过来,一定不去连累张敖。就这样,一场暗杀行动,悄悄拉开了序幕。
 
 
 
 
 
  五 谋杀刘邦

  贯高、赵午等人背着张敖和鲁元公主,秘密谋划刺杀刘邦。事隔没多久,他们终于等到了机会。这次刘邦率军队在东垣一带攻打韩王信的余党,返师时正巧经过赵国的柏人城。
  熟知汉史的朋友,对淮阴侯韩信肯定很熟悉,这位韩王信虽然和大名鼎鼎的淮阴侯同名,但此韩却非彼韩。前面提到,刘邦一年前出师讨伐匈奴,遭遇“白登之围”,说起来也都是这位韩王信的原因。
  韩王信是战国时韩襄王的庶出孙子,因为是韩国王室子孙,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后,便将他封为了韩王,封地在颍川(今河南禹州市)。公元前201年,刘邦下诏,将韩王信迁移到晋阳(今山西太原),让他来抵御匈奴。韩王信认为,既然抵御匈奴,晋阳距离边境太远,不利于反击,都城应该设在马邑(今山西朔州)。经过刘邦的同意,韩王信将都城迁至马邑。就在这年秋天,匈奴冒顿单于率大军重重包围马邑,韩王信一方面向朝廷求援,一方面派使者到匈奴处求和。没想到,韩王信派使者向匈奴求和的事传到了朝廷,大家认为韩王信有通敌之嫌,很可能起了背叛朝廷之心。韩王信得知消息,很是害怕,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马邑献给匈奴,并回师前来攻打晋阳。得知韩王信叛乱,加之匈奴已成了大汉王朝的心头大患,刘邦才决定督师前线,一来讨伐匈奴,二来平韩王信之叛。此次出师,虽然大败韩王信,刘邦自己最终却身陷重围,险些落入匈奴之手。刘邦对韩王信自然恨之入骨,不久再起大军,在东垣一带清剿韩王信的余党。
  东垣也即今河北正定一带,和赵国位于今河北邢台的封地很近。剿灭贼党之后,刘邦收兵返回长安,从赵国境内的柏人城经过。柏人城的位置,大约在现在邢台市隆尧县西部的双碑乡境内。刘邦想破脑袋也想不到,此时柏人城内,事先闻知消息的赵国国相贯高,已经秘密安排刺客,只等刘邦自投罗网。
  刺客安排在哪儿了呢?据《资治通鉴》记载,这刺客被贯高安排在了厕所里。想想也对,刘邦下榻柏人城,入住哪个房间,这谁也不清楚啊。但是人总得上厕所吧,只要刘邦住下来,厕所总是要去的,到时候下手,身边也不会有护卫,自然是手到擒拿。
  果然,到了柏人城,刘邦想在这儿住宿一晚。这时候,也许是第六感觉做怪,刘邦觉得有点心神不宁,便问身边人:“这个县叫什么啊?”侍卫回答说:“这是柏人城。”刘邦大惊失色,说:“柏人,就是受迫于人的意思啊。”他命令大军不要在此停留,赶紧上路。
  看来,刘邦也是蛮讲迷信的,“柏人”和“迫人”谐音,他觉得很不吉利。虽然这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但刘邦却因此而逃过一劫。当然,贯高策划的这次行刺事件,鲁元公主和张敖都被蒙在鼓里。
  这事过去不久,赵王府上又传来天大的喜讯,鲁元公主又有喜了!这年张嫣3岁。鲁元公主为张敖纳妾,就是为了能够多生儿子,传续张家香火。这次自己身怀有孕,她自然满心希望能够为夫君生下一位嫡公子。古时候重男轻女思想都很严重,经常是“母以子贵”,这也难怪鲁元公主这么想要一个儿子。
  偏偏这时候,一个噩耗传来,差一点将鲁元公主打入十八层地狱——自己的老爹刘邦,竟然想拿自己去和匈奴议亲!
  遭遇“白登之围”后,刘邦对匈奴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见识到了匈奴骑兵的厉害,知道以现在的国力水平,不是靠武力能够轻易征服对方的。匈奴是游牧民族,他们的铁骑游兵,经常在汉朝北部边境骚扰,搞得朝廷上下不得安宁。怎么解决这一难题呢?
  刘邦身边有个建信侯刘敬,他便跑去问刘敬对策。刘邦身边谋士那么多,比如大家熟悉的张良、萧何,放着这些“智囊”不用,刘邦为什么偏偏去问刘敬呢?这其中有个缘故。当初闻知韩王信叛乱,刘邦决定起大兵讨伐匈奴时,刘敬力排异议,认为此时讨伐匈奴,时机未到,不可出兵。刘邦勃然大怒,不仅不听刘敬的劝说,反而将他押在广武。后来,刘邦遭遇“白登之围”,果然大败而回。他当即赦放了刘敬,并向他承认过错,将他封为建信侯。知错即改,在这件小事里,刘邦的精神难能可贵。
  根据《史记》记载,面对刘邦的询问,刘敬表达了这样的观点:“现在天下刚刚太平,需要休养生息,因此起大兵讨伐匈奴,并不可行。匈奴刚刚开化,没有什么仁义道德规范,现在和他讲道理,什么道理也讲不通。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放长线钓大鱼,如果能让匈奴的子孙后代都臣服汉朝,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听了刘敬的一番高论,刘邦觉得很新鲜,也很感兴趣,便追问道:“怎么样才能做到你说的这些呢?”这时,刘敬不慌不忙,端出了自己设想了很久的“和亲”之议。
  刘敬说:“陛下如果能够下下狠心,将皇后生的长公主嫁给冒顿单于作妻子,同时给他送去丰厚的礼物,冒顿单于肯定会很开心,一定会将长公主立作正妻。那么以后长公主生的儿子,必定是太子,可以接替君位。冒顿在位,他是汉朝的女婿;他死了,他儿子即位,又成了汉朝的外孙。这样孙孙子子,循环往复,不用军队出战,不就可以将匈奴臣服了吗?”刘敬的这番话,刘邦闻所未闻,真是大开眼界。从汉代开始,像大家熟悉的解忧公主、文成公主,有那么多公主和亲番邦,始作俑者,就是刘敬的这番“和亲”之议。
  这建议看上去似乎前景美好,其实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并不切合实际。公主远嫁异邦,固然能够促进民族融合,推动文化发展,但由此换来的和平,往往只是短时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异族入侵问题。而且这一“和亲政策”,具有很强的屈辱性质,属于不平等条约。从另一方面来看,公主远嫁之后,即便被立为正妻,生下孩子,这孩子将来能够成为君主的机会,也是微乎其微。想依靠这样的办法,来汉化外族,是需要一点“愚公移山”精神的。说刘敬的这番话是纸上谈兵,一点也不为过。
  刘敬所说的长公主是谁呢?自然指的是鲁元公主。大家可能觉得奇怪了,鲁元公主已经嫁给了张敖,是别人的老婆了,怎么能再嫁匈奴呢?如果大家熟悉历史,就不会觉得奇怪了。像汉代、唐代这样的盛世王朝,对妇女都是很宽容的。不要说公主,就算是皇后、贵妃改嫁、再嫁,那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所以说,刘敬有这番说词,一点也不奇怪。
  听了刘敬的这番话,刘邦很是心动。但一想起吕雉跟着自己东奔西跑,吃尽苦头,膝下也就这么一儿一女,如今要让女儿远嫁匈奴,终是有些于心不忍。于是刘邦提出来,是不是能用皇族女子或是嫔妃,冒充公主,前去和亲。刘敬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这不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匈奴如果知道了,不仅不会去亲近假冒的公主,可能还会发兵来攻打我们,到时候反而弄巧成绌。”
  看看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刘邦下了狠心,决定让鲁元公主远赴匈奴,改嫁冒顿单于。不过,这时候他需要进宫去找吕雉,做通吕雉的思想工作。
 
 
  六 议和匈奴
  很多时候,消息就像长了腿一样,一转眼就会传开。刘邦打算用鲁元公主和亲的事,很快就在朝廷上下传遍了。身在赵国的鲁元公主也听到了这个消息,立刻五雷轰顶,惊呆了。这年鲁元公主年方十九岁,此时又身怀有孕。当今皇帝,自己的亲爹做出了这个决定,她除了和张敖两人相对无言,泪雨涟涟外,又能怎么样呢?此时此刻,她的内心肯定是十分的不甘,小时候,父亲为了难逃,险些将他们姐弟俩扔下马车;现在好不容易苦尽甘来,为了换取国家的和平,难道自己又要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鲁元公主心里是一百个不同意,吕雉也是一样。当她从刘邦那儿听到这个消息后,表示出了强烈的反对。见刘邦一意孤行,吕后拿出了杀手锏,日夜啼哭不止。她对刘邦说:“我就只有太子和这么一个女儿,你怎么忍心将她抛弃,远嫁到匈奴去呢!”在吕雉一次次的哀求下,刘邦终于心软了,她找了个宫女充作“长公主”,远嫁冒顿单于,同时,派刘敬前往匈奴,签订议和联姻盟约。鲁元公主和张敖听说这个消息,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这才终于落了地。
  远在赵国的鲁元公主不知道,自己的母后吕雉,最近的日子一直很不好过。怎么回事呢?这就要提到前面说过的戚夫人了。刘邦当了皇帝后,对这戚夫人十分宠爱,戚夫人给他生了个儿子,名叫刘如意,这时已满九岁,刚刚被封为代王。这刘如意生得聪明伶俐,不似太子刘盈那般儒弱,刘邦很是喜欢,觉得刘如意身上有自己的影子。戚夫人当然知道“母以子贵”的道理,她盼着有朝一日刘如意能被立为太子,登上皇位,那么自己日后就成了皇太后。戚夫人于是不断在刘邦枕边吹耳旁风,一来二去,刘邦便也就有了废太子的意思了。从刘邦打算用鲁元公主和亲以及废太子刘盈这两件事来看,再联系当初刘邦在逃难时想将这双儿女丢弃,我们不难看出,在刘邦心里,对这两个孩子并不是十分疼爱。
  刘邦打算改立太子,在朝议此事时,群臣纷纷反对。刘邦见阻力实在太大,也就只好将这件事暂时搁起来。这风传到吕雉耳中后,吕雉心里对戚夫人的仇恨,可以说达到了顶点。不过眼前,还不是她报仇的时机,现在最要紧的,是怎么保住宝贝儿子刘盈的太子之位。吕雉这时想到一个人可以帮自己。谁呢?留侯张良。
  事实上,在刘邦建立起大汉王朝之后,张良就深谙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深居简出,逐渐远离了政治漩涡。这次吕雉派人来请他出谋划策,张良并不愿搅这趟浑水,他对吕雉派来的建成侯吕泽说:“当年皇上在危急之中,才采纳我献的计策,只是为了取得江山。如今天下安定,皇上想换太子,这是家务事,哪怕我一百个张良去进谏,又有什么用呢?”建成侯吕泽是谁呢?他是吕雉的哥哥。这么重要的事,吕雉当然得派吕氏族人来处理。而且吕泽出面,自然多少还有一层威逼的意思。见张良想推脱此事,吕泽果然一再相逼,让他无论如何要想个办法。被逼得没有办法了,张良说:“在皇上面前进谏,这一点用都没有。你们除非请来商山四皓辅佐太子,皇上才会回心转意。”
  商山四皓是什么人呢?这是当时的四位有名的隐者,他们分别是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刘邦取得天下之后,闻四皓之名,多次请人去邀请他们出山,但四皓认为刘邦对人傲慢,不懂得尊重人,于是不愿意做汉朝的臣子,隐居深山不出。张良说:“你们可以让太子写一封信,言辞一定要谦恭,同时派一名口才很好的人,前去邀请商山四皓。我想四皓可能会同意出山。如果他们前来辅佐太子,太子可以让他们跟着入朝,皇上见了他们,肯定会很吃惊。他见商山四皓都同意出来辅佐太子,就肯定不会动更换太子的念头了。”
  张良真不愧是足智多谋。后来事态的发展,一一印证了他的说法。吕雉让吕泽派人带着太子刘盈写的亲笔书信,前去邀请商山四皓。商山四皓见刘盈信中的言辞十分谦恭,便答应出山,辅佐太子。当刘邦得知商山四皓出面辅佐刘盈时,很是吃惊,他认为太子羽翼已成,天下归心,地位已不能撼动了。不管戚夫人如何哭闹,为了大汉王朝的长治久安,刘邦终于取消了废立太子的念头。吕雉见太子之位稳固了,自己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儿子刘盈这边才一切停当,没想到女儿鲁元公主那里又出了事。这年年底,赵国国相贯高等人谋刺皇帝的事,东窗事发了!时隔将近一年,怎么会突然案发呢?据《史记》记载,国相贯高有个仇家,无意间得知了这个惊天的秘密,于是悄悄跑到长安,向刘邦告发了这件事。
  得知女婿竟然想行刺自己,再联想到在赵国柏人城时的心神不宁,刘邦不禁大怒,他下令将赵王全家以及谋反者一起抓起来,押解赴京!
|
 
 
 
 
 
 
 
 
 
 
 
 
 
 
 
 
 
 
 
 
 
 

 

     合作  

     伙伴 

   

 

     

 

        
不良信息举报110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不良视听举报 文化市场
   
                               

Copyright 2012 - 2015vanc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资料都已由以上律师事务所登记备案,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复制或者摘抄用于商业用途,违者必究。   信息产业部ICP备12008463号-1      51.la 专业、免费、强健的访问统计

 

 

.

关闭